《2025 中国留学生白皮书》正式发布!这份报告基于全球33个留学目的地数据,还参考了10万+中国学生的真实案例,从留学政策、意向选择,到申请趋势、职业发展,把留学的方方面面都分析得透透。
今天带大家解读一下。
硕士留学成为主流
当国内考研变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,一群年轻人正用留学打开新赛道
《2025中国留学生白皮书》最新数据显示:硕士留学占比飙升至62.17%,每10个留学生就有6个选择出国读研!
在留学学历层次方面,硕士学位成为绝对主流。62.17%的受访者选择攻读硕士学位,本科阶段占比为29.44%。

英国以37.87%的比例位居首位,主要因其学制较短、课程设置紧凑;
澳大利亚以24.34%紧随其后
美国则以17.98%排名第三。
此外,亚洲国家中,新加坡也日益受到青睐,占比达7.47%
报告中可以发现,本科留学和硕士留学群体向往的国家不同
本科生最倾向于赴美留学
顶尖名校竞争进入“地狱模式”。藤校及TOP20录取率持续走低,跌破3%成常态。
然而,报告敏锐指出,“名校情结”正被更务实的“专业匹配度”和“职业前景”考量稀释。 高昂学费、签证政策波动(尤其是敏感专业领域)及日益凸显的安全问题,让部分家庭望而却步。
而硕士生则更青睐英国
英国硕士“一年制”的时间优势仍是强大吸引力,申请热度稳中有升。
但伦敦等核心城市生活成本飙升、部分专业过度饱和(如金融、管理类)带来的就业压力,促使申请者更理性地评估“投入产出比”。罗素大学集团内部的分化也日益明显。
留学不再是北上广深及一线城市的专属。
来自强二线、三线甚至更下沉城市的留学生比例显著提升。
优质国际学校/国际部资源向更广泛地区扩散、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、以及信息壁垒被互联网打破是主因。“小镇做题家”的留学梦正加速照进现实
研究生(硕士+博士)阶段留学生的占比已突破70%。 本科阶段增长相对平缓,低龄留学(高中及以下)热潮明显退却
原因可能在于:
家长对低龄孩子海外独立生活安全、心理适应及文化融入的担忧加剧。
国内优质国际化教育资源(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、民办双语学校、公立国际部)日益丰富,满足了部分“不出国门接受国际化教育”的需求。
更理性的教育投资观:家庭倾向于让孩子在更成熟、目标更明确时再出国深造
在选择院校时,最关注的两大因素为“院校排名”和“专业适配度”。

硕士阶段更务实
就业率重要性飙升(本科44% → 硕士55%↑11%),反映硕士生对职业转化的强需求。
费用敏感度明显上升(本科42% → 硕士48%↑6%),可能因硕士生自费比例更高。
本科阶段更重环境
安全因素显著领先本科(58% vs 硕士48%),家长对低龄留学生的担忧显现。
学习环境在本科更重要(50% vs 硕士45%),年轻学生更关注校园体验。
工科、经济学、管理学最受留学生青睐
工科类:
本科: 16.50%,排名第一。
硕士: 19.12%,还是第一,而且比例还更高了。
经济类 & 管理类:
这两类专业,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稳稳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(本科:经14.89% + 管12.88%; 硕士:经17.53% + 管14.87%)。
艺术类 & 文学类:兴趣和个性使
本科: 艺术9.86%,文学7.85%。
硕士: 艺术9.43%,文学8.76%。

教育学、语言类、理科类、法学类:
这些专业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有一定比例(普遍在3-6%左右)。
医学类:本科还有,硕士为啥少了?
本科: 5.84%。
硕士: 暴跌到3.72%(在硕士里几乎垫底)。
“其他”类别:冷门和小众
本科和硕士都占了不小的比例(本科4.43%,硕士7.97%)。
通过报告发现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,大部分还是以现实为导向的。
就业!就业!还是就业! 这是驱动留学生选专业最重要的因素。
大部分人选专业的根本出发点就是“学这个好找工作吗?能找什么工作?能挣多少钱?”
工科、经济、管理 就是因为普遍被认为就业面广、前景好、薪资潜力大,所以人气居高不下。硕士比本科更看重这些,所以工经管的优势更明显。

留学生读硕士,往往目的性更强:要么转行跳槽(比如转CS、金融),要么在原有领域深化提升竞争力。
投入了更多的时间金钱读硕士,对回报要求更高。所以会更倾向于选择明确能提升就业层次、提高收入的专业(工科、经济、管理),或者更符合个人职业目标的(比如教育、特定工程领域)。
本科阶段,选自己“喜欢”和“擅长”的比例会更高一些(体现在艺术、文学等)。
硕士阶段,基于兴趣深造的人也有(艺术硕士比例基本没变),但比例会小于受就业前景驱动的群体。
以上这些,同学们可以适度参考,一定要提前规划,避免错过黄金申请期。
想要出国留学申请的朋友们欢迎咨询哦
??我们可以做到
从选校、语言考试、申请材料准备、网申、签证、接机、住宿解决、一站式服务,帮你无忧申请!